• <code id="z5d43"></code>

    <pre id="z5d43"><small id="z5d43"><p id="z5d43"></p></small></pre>

    <object id="z5d43"></object>

    <center id="z5d43"></center>
    <big id="z5d43"><nobr id="z5d43"><track id="z5d43"></track></nobr></big>

      <code id="z5d43"></code>

      行業新聞

      TRADE NEWS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學調查技術指南

      時間:2020-02-16   瀏覽量:25029
              為進一步指導各地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調查工作,明確信息收集和報告撰寫的相關技術要點,依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制訂本指南。本指南旨在提高各級疾控機構開展聚集性疫情調查的質量,指導各地進一步分析聚集性疫情的傳播模式、判定傳播代際和傳播鏈、計算潛伏期、罹患率等指標,及時發現可能的潛伏期傳播、無癥狀感染者傳播等情況,以進一步闡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傳播特征,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參考。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學調查技術指南
              一、聚集性疫情定義

              聚集性疫情是指14d內在小范圍(如一個家庭、一個工地、一個單位等)發現≥2例的確診病例或無癥狀感染者,且存在因密切接觸導致的人際傳播的可能性,或因共同暴露而感染的可能性。聚集性疫情的“小范圍”不局限于家庭、工地、單位,也包括養老院、醫院、實驗室等場所,或飛機、火車、汽車、輪船等交通工具。


              二、聚集性疫情發現
              1. 通過病例的流行病學個案調查,查找有密切接觸或共同暴露史的確診病例、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或無癥狀感染者。
              2. 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查找同單位或同住址,且發病間隔在1~2個潛伏期內的確診病例、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或無癥狀感染者。
              3. 匯總分析個案流調報告,查找不同地區、在發病前14d內均有乘坐同一航班和火車車次,或參加相同旅行團或會議等具有共同暴露史的確診病例、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或無癥狀感染者。


              三、聚集性疫情調查內容


              1. 流行病學調查:聚集性疫情涉及的所有病例均應按照相關要求開展個案調查,填寫《病例個案調查表》,病例調查應重點關注:①病例及密切接觸人員有無武漢及周邊地區或其他有病例報告社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②是否接觸過發熱或有呼吸道癥狀的患者;③接觸類型、接觸距離、頻率及采取的個人防護措施情況等;④病例相關活動軌跡;⑤核實并登記病例姓名、身份證號碼及聯系電話。初始調查時,聚集性疫情相關病例的時間范圍可不限于14天,相關疑似病例和臨床診斷病例也需納入調查。結案時,應根據流行病學和實驗室調查做出是否為聚集疫情相關病例的最終判定。密切接觸者管理參照有關要求開展調查,調查時應重點關注:①密切接觸者發病、標本采集和檢測情況;②密切接觸類型,如聚餐、家庭共同生活、同乘交通工具等;③密切接觸者轉歸情況。


              2. 病例暴露場所調查
              (1)家庭暴露:調查病例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員人數、接觸及個人防護情況;家庭環境,包括房間數、面積和通風與空調使用情況,洗手設施情況;單元樓的電梯使用及消毒情況等。
              (2)聚餐暴露:調查聚餐時間、地點和人員及座位分布,聚餐環境、通風與空調使用情況、洗手設施情況,可能導致傳播風險增加的行為等。
              (3)集體單位:調查病例所在工作場所的人員數量、工位分布、車間分布、工作接觸方式及工作人員防護情況,工作場所、食堂、宿舍、衛生間等相關場所的環境衛生、中央空調、新風系統使用與通風情況、洗手設施情況,電梯使用及消毒情況。
              (4)交通工具:調查乘坐的交通工具種類、座位分布、通風和空調使用及消毒情況、洗手設施情況,同乘人員數量、健康狀況和個人防護情況等。
              (5)公共場所:病例暴露于商場、超市、公共浴池、酒店、養老院、醫院、婚禮/葬禮現場等公共場所的停留時間,人員數量或密集程度及個人防護情況,公共場所布局與面積、通風和空調使用情況、電梯使用及消毒情況、洗手設施情況等。


              3.采樣與檢測:所有病例應按照相關要求開展標本采集與檢測。聚集性疫情的首例病例、懷疑為無癥狀感染者或潛伏期內傳播等特殊情形,在兩次核酸檢測陰性的情況下,建議增加采樣和檢測頻次,并采集調查開始當日及2至4周后的血清標本留存備查。

              四、聚集性疫情調查資料分析



              1. 病例傳播鏈分析:根據病例發病時間繪制流行曲線,結合與首例病例的關系、發病前14d暴露史及發病后的活動軌跡,繪制發病時序圖或病例關系圖(圖1、2),分析傳播鏈。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學調查技術指南

              圖1 會議/單位聚集性疫情時序圖



              圖2 家庭聚集性疫情病例關系示意圖


              2. 病例代際分析:根據流行曲線、時序圖或病例關系圖,結合潛伏期、暴露史,逐一判斷病例代際。每起聚集性疫情的代際判定可參照以下原則:***代病例通常為發病時間最早的病例,即聚集性疫情的首例。如果懷疑存在無癥狀感染者或潛伏期傳染的情況,均需結合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室檢測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判定。


              第二代病例判定原則上符合以下3個條件:①發病前1~14d內僅與***代病例有過接觸史;②無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其他有病例報告社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③無醫院就診等其他可疑暴露史,或所在地區未發生明顯的社區傳播。


              第三代及以上病例判定可參照二代病例判定原則。若病例在發病前1~14d內與前兩代病例均有接觸,則代際無法判斷。


              3.潛伏期分析:對單個病例準確計算潛伏期應符合以下三個條件:①二代病例與首例病例有明確的接觸史;②二代病例與首例病例接觸時間較短;③二代病例除與首例病例接觸之外,在發病前無任何其他相關暴露或接觸史。在聚集性疫情中,若發現單個病例的潛伏期超過現有研究的最短和最長潛伏期范圍異常值,應核實是否符合上述條件,確認病例發病時間和與首例接觸時間的準確性。


              4.潛伏期傳染性分析:在聚集性疫情中,若判定首例存在潛伏期傳播,需滿足以下3個條件:①首例與二代病例接觸時均無任何臨床癥狀或體征,且二者發病后無接觸史;②二代病例在末次接觸首例后1~14d發??;③首例發病前14d內有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其他有病例報告社區的旅行或居住史等可疑暴露史,二代病例除與首例接觸外,無其他相關暴露或接觸史。
      建議調查時,首例應盡早采樣,若首例陽性標本的采樣時間早于二代病例的發病時間,則證據更強。此外,還建議采集首例病例調查當日及2~4周后的血清標本留存備查。


              5.無癥狀感染者傳染性分析:在聚集性疫情中,若判定無癥狀感染者為傳染源,需滿足以下3個條件:①無癥狀感染者與二代病例有明確的接觸史,且二代病例發病后與該無癥狀感染者無接觸史;②二代病例在末次接觸無癥狀感染者后1~14d發??;③無癥狀感染者發病前14d內有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其他有病例報告社區的旅行或居住史等可疑暴露史,二代病例除與首例接觸外,無其他相關暴露或接觸史。建議調查時,應盡早采樣,若無癥狀感染者陽性標本的采樣時間早于二代病例的發病時間,則證據更強。此外,還建議采集調查當日及2~4周后的血清標本留存備查。


              6. 傳播途徑分析:在現場調查中,應注意收集病例間的接觸方式、距離及時間,接觸時個人防護和手衛生等相關情況,調查暴露場所的面積、人員密度、通風及空調使用情況,綜合分析可能的傳播途徑。
      發生在飛機、高鐵車廂、網吧、歌廳等密閉空間的聚集性疫情,分析發病與首例病例座位距離、近距離交談時間,廁所暴露、手衛生及個人防護等相關因素的關聯性。如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無法解釋病例的時間和空間分布,懷疑氣溶膠傳播的可能時,建議盡可能采集機艙、高鐵車廂及廁所等相關場所的空氣樣品、環境涂抹拭子等,檢測病毒含量和活性。


              五、調查報告的撰寫提綱


              1. 背景:介紹事件的發現和報告過程;當地疫情概況,包括發病數、死亡人數和病死率等。
              2. 流行病學調查
              (1)描述事件病例總數和分類(包括確診病例、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無癥狀感染者)、重癥及死亡情況。
              (2)按發病日期逐一描述每例病例的基本情況(姓名、年齡、性別、職業、發病時的居住地址、身份證號碼)、發病和診療經過、臨床表現、標本采集和檢測情況、病情進展及轉歸情況、暴露史、密切接觸者、發病后活動軌跡、個人防護措施情況等。
              (3)根據病例調查結果,繪制流行曲線、時序圖、病例關系圖,梳理總結聚集性疫情調查的關鍵信息填寫見表1。


              表1 聚集性疫情病例關鍵信息登記表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學調查技術指南

              3. 病例暴露場所調查:描述暴露場所的環境、共同暴露人數、人員接觸和防護情況。必要時,可繪制暴露場所平面圖。
              4. 密切接觸者調查:描述病例與其密切接觸者的關系、接觸方式和頻率、最早和最后接觸時間,確定密切接觸者總數、轉歸情況及人數。
              5. 采取的措施: 描述針對此次聚集性疫情采取防控措施的種類、時間及落實情況。
              6. 調查結論:判斷疫情傳播代際和傳播鏈,明確傳染來源和傳播方式。
              7. 建議:基于此次聚集性疫情調查結果和發現的問題,提出針對性防控建議。
      国产一级高清免费无码大片,99re热视频这里只精品,久久大香萑太香蕉av不卡,国产乱理伦片a级在线观看,狠狠久久久丁香五月,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图片